餐桌上不知是誰遺留一本哲學論著,書名《人的條件》;我好奇拿起來翻閱。
文句中出現不少難懂的生字,但我仍然著迷地閱讀。
Cramoisi在旁感到不可思議的問『這本書,你看得懂嗎?』我揣想其問句可能是他覺得自己都閱讀困難,而這位法文能力尚待加強的外國人,如何能看懂此本法文哲學書。我心平氣和道之,『在台灣的時候我常常硬著頭皮挑戰一些艱澀書籍,閱讀很緩慢,遇見不能理解的字句仍是硬吞進去;可能是一個月後或兩年之後的某一時刻,我會突然瞭解過去看不懂的文章深義。人的頭腦意識有時很像我們肚子裡的腸胃組織,對於簡單東西消化速度很快,而對於堅硬的東西,便需花長時間分解和消化。如果你害怕堅硬而不去吃它,那你就沒有機會吸收這事物裡面的珍貴養份。』
廚房窗戶旁的牆壁,有人用原子筆細細寫著『不要童年,不要年老。』與Voilet談心經驗裡,我臆測這是他所提寫。童年是他不願回憶的過去,年老是他畏懼的未來;所以他投注最大的光和熱在當前的青春歲月。
Voilet性格有諸多兩極矛盾現象。常扮演小丑討眾人開心,自己卻極為脆弱敏感而悲愁頻繁;熱腸幫助朋友和關心弱勢族群,有時卻小氣的守護私領域;不畏強權而冒險犯難,其意識卻容易過度緊張焦慮。
他說在大學時期,幾乎不曾與人說話往來,唯一與他人接觸的一次是為了向同學借筆。以他目前活動的高能量程度推測其童年是一位過動兒;而他是家中老么,與兄姐年齡差距頗大,可能因此受其家庭高壓的控制和約束而形塑出這樣極端分裂的人格。他那明顯的無政府主義思想以及積極對抗權威者之傾向,應該也來自成長背景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