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沐:
或許我應該去西班牙畫畫
畫畫是我什麼都沒有時
我最確定的有
我停下來多久了
我甚至失去了感受
並且折磨著自己的情緒
我怎麼了
我有大把大把珍貴的無事時光
我似乎沒有好好地珍惜她
(自願染上憂鬱症又沒有主動去找出口)
創作這一竅似乎還沒全開
看到很多的畫或表演
我常常沒有感覺 無法和人談論與創作有關的事
(如果是喜歡的就有很多很多的感動)
如果要完全開竅
我需要一片完整的空氣
在東海岸緩慢的節奏中
綻放的動力似乎凝結了
是應該遷往另一個旅站的時候了
只是在選擇時
我正在拿捏自己正確判斷的準度
去義大利呼吸他們深厚的人文氣息
去中南美洲沿路做手工流浪
去印度感受顏色
去巴塞隆納創作
去古巴學樂器
天啊
我想做的事好多
每一個都是可能的
哪我要先選擇哪一個呢?
水仙:
人只要還活著 不可能喪失感受力
(尤其是我愛戀的水仙頭頂有一副敏銳天線)
只是很多時候 感受的事物在大腦裡面轉譯成熟悉語言的過程
發生了一些狀況
這些狀況讓我們的反應變慢了(有時是三天後才到站)
而中途如果又受其它事物的刺激或吸引或干擾
這個感受就泡在潛意識的海洋裡
有可能永遠地泡在那裡 (但它一直存在著)
也有可能在某一時刻受某事件或情感的推擠而冒出來
人與人之間的社會活動
語言確實扮演著許多實際功能
而妳似乎過於重視其作用而削弱自我價值
語言不過只是一項工具罷了
近半年在Squatter這段時間
我發現在歐洲有一族群慢慢的壯大
他們大部份是18歲至30歲的年輕人
反社會體制 反工作 反建設 反生產
年輕的臉龐在戰火煙硝裡與鎮暴警察激昂對抗的紀錄片裡
我迷恍著這個世界的問題根源到底是什麼?
有一次在網上與樟聊起來
聊著聊著他冒出:你應該要多關心這個世界其他動物和樹木的問題
(意外地我欲尋找的答案被他勾引出來)
我說:動物啊樹木啊關鍵仍在人類,人類的慾望和能量太強了,又無法控制人口暴增的危機;史蒂芬.霍金在《胡桃裡的宇宙》說假如現你在想把新出版的書一本貼一本排起來,就得以時速九十公哩狂奔... 大約每40年地球的人口翻增一倍,600年之內地球上的人類只能肩並肩排排站,跟本沒有其他動物或樹木生存的空間...
所以囉
"無為"對我們的世界是最好的作為
妳無須對自己的無為而自責